有这样一个集体,她们将本职工作完成得一丝不苟,让到访者赞不绝口;她们团结友爱,真诚互助;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新时代,为我们展现了敬业勤勉的优秀品格和争先创优的巾帼风采。她们,就是今年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的获得者——我校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成员们。
稳扎稳打,建设与管理并重
我校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6年4月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女教职工21人。以女性职工为代表的“中心”是一个非常团结、具有强烈责任心和富有战斗力的小集体,今年,她们获得了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中心”每学年需要承担全校10个学院3600多名本科生的22门次的化学实验课教学任务。任务重、压力大,不到30人的小团队每年需要服务3600多名学生,这个任务能完成吗?她们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做成了“厦大榜样”,做成了“全国示范”。
她们的秘诀是什么?秘诀是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是真切的“精”,是实在的“细”,是一切以学生为本。“常用的仪器,我闭着眼睛都能找到。”“中心”副主任方雪明说。
“中心”始终秉承安全、规范、高效服务实验教学的实验室细化建设以及一切为学生服务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方雪明强调,她们做的不是简单地提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口号,更重要的是把这种模式实实在在地做了出来,使之逐渐形成了“厦大特色”。实验室物品,都按照“三定”(定物、定位、定量)原则摆放,以培养学生保持实验室安全、整齐、整洁的意识。 “中心”主任任艳平介绍,在工作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她们在精细化管理上不断探索、实践,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她们不怕精、不怕细,在实验室对精密仪器严格实行“五防”(防震、防潮、防扰、防尘、防腐)和“三位一体”(学生、教师、教辅三位,仪器一体(台))管理,化学试剂实行 “标识三明”(名称明确、浓度明确、性质明确)管理等。
“中心”始终秉承一切为学生服务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她们用心“守护”好这个共同的“家”。保障实验室仪器正常运作、为特殊情况的学生提供实验服和护目镜、及时补充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失物招领点、特殊情况下的简单医疗救护等细节,无不体现着她们作为“中心”一份子的主人翁精神,这些细节不仅保障了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也营造出了“家”一样的温馨氛围。
助人助己,示范与引领同行
把自己的实验室建设管理好,只是团队实现目标的第一步,她们也并不止步于此。随着“中心”对精细化管理的摸索,它对社会的影响力也迅速扩散开来。
“去年六月份在北大召开了第一届化学实验技术交流会,‘中心’老师应邀做了大会报告,我们率先提出的‘安全、规范、高效服务实验教学的实验室细化建设以及一切为学生服务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得到同行的一致认可,与会者纷纷表示我们率先提出并实施的高校教学实验室的管理理念和赋予责任心的细化建设经验值得所有高校学习。”任艳平介绍道。
众多高校同行听闻我校实验中心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的显著成效,纷纷组织有关老师前来参观,学习具体做法和经验。于是,接待来自不同学校的参访人员,也成为了“中心”成员们常有的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心”先后接待了20所高校约200余人。在任艳平看来,实验中心引起的社会效益正在慢慢扩大,并逐渐起到了一个示范、辐射、引领的作用。
除此之外,中心人员在面向社会大众的科普教育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一个方面是“走出去”,每年的“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以及寒暑假,“中心”都会与化院“科普进社区”实践队进行合作,为他们培训并准备试剂,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社区进行化学科普宣传活动。
另一个方面是“迎进来”,“中心”经常接待社会公众、中小学生及家长来到实验室,体验实验过程。在线上,任艳平也常与参加奥赛的中学生微信交流,多年来一直承担参加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福建省队队员以及江西和黑龙江省队部分队员赛前的实验培训工作等。任艳平说:“对于我们来说,一年四季都是开放日,科普教育已经成为常态了。”
“实验室创造了一种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实验过程的一切,包括实验室的建设管理、环境、资源,还有教师的水平、责任心,都是直面学生的,给学生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在任艳平看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
众智众力,挑战与快乐并存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情感总是最容易凝聚的。久而久之的共同相处奋斗,早已让实验中心成为了一个“大家庭”,一起面对困难,也分享快乐。
2017年7月,应上级要求,化学化工学院承担了“金砖会晤”期间可能遇到的化学危险品的鉴定分析任务,作为安保工作的一部分,这项任务也成为团队成员共同面临的一个极大挑战。当时,实验中心不仅缺少专用的实验室和设备,而且缺乏分析此类样品的实战经验。面对种种困难,她们在全市范围内租借设备,快速、高效建设“样品”预处理临时实验室,做了很多备选方案;同时在北京专家的指导下,她们积极接受培训和专业技能学习。为了完成好此次任务,她们一整个暑假都没有休息。在“中心”人员看来,任务就是命令,没有思考“能不能做”的余地。谈及此事,任艳平仍记忆犹新,“她们那种积极好学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也是50多岁第一次感觉到什么是责任,什么叫从骨子里不能输。”
外人看来单调平淡的工作,并没有减淡她们生活原本的色彩。实验楼里摆放的小盆栽、全员参与的环校越野赛,都为她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鲜活。中医针灸、园艺、摄影、羽毛球、气排球……不同领域之中,处处“卧虎藏龙”。
在实验中心这个大家庭里,有80%的人是70后,繁重的工作,也让原本快节奏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这样一来,凝聚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人家中孩子老人生病,其他人都会互相帮助。她们一致表示,团结,是“中心”21位女性共同拥有的品质,也是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共同看重的东西。任艳平说:“我们能拿到这个荣誉,真的是集体的力量。”
(文/校报学生记者 赵学真 林锋)
责任编辑:林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