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田中群教授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3日 点击数:
 

中国科学院院士田中群教授是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厦门大学首批本科生,毕业后考取教育部公派留学生前往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8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即回校工作至今,他始终把根基扎在国内,所获得的科研成果皆是在国内完成田中群教授先后主持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和“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青年基金、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创新群体研究基金等项目的研究。

田中群教授主要开展有关拉曼光谱学、电化学和表面科学的交叉学科的研究。他的科研特色之一是长期在实验研究方法上努力创新。他所从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突出。他针对这一研究方法在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经过长期努力探索,突破并更新了二十余年来表面科学界和光谱学界普遍认为过渡金属体系不具有SERS效应的原有观点,明显拓宽了该技术的应用领域。他重视将实验研究、仪器研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在如何提高电化学拉曼光谱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做了大量的探索,由此研究了一批重要电化学体系和问题。他通过二十余年的系统工作,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电化学拉曼光谱研究方面取得一批创新性成果,逐渐成为学术带头人之一,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重视和充分肯定。

他应国际著名出版商John Wiley & Sons邀请,为电化学大全和分析化学大百科全书撰写了有关章节,最近又签订了协议拟撰写有关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专著。还应邀在三个国际学术刊物的有关电化学和表面拉曼光谱的纪念专辑上担任客座编辑或撰文。他发表SCI论文160余篇,被他人引用780余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20余次。他还担任Phys. Chem. Chem. Phys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和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十个杂志的编委或副主编。以上表明他和所领导的研究组在所从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光谱电化学两个研究方向皆具有国际影响,为我国在有关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出重要贡献。

田中群教授1996担任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和2003年担任主任以来,秉承学术前辈们求实创新的学风和协作奉献的精神,以身作则,努力营造了一个人际关系宽松和谐、学术创新气氛浓厚的研究环境,为在国家每五年一度的国家评估中被连续(1999年和2004年)评为优秀实验室做出重要贡献。

田中群教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活跃的学术思想、敏锐的思维方式、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们和年轻教师树立了科研和做人的表率。他指导的14名博士毕业生中有3名获德国洪堡基金资助他积极推动学科教材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八年来一直承担本科生的核心课程《物理化学》的教学任务2004年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他于1999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0年获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入选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并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003年当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盟(IUPAC)物理化学与生物物理化学委员会衔称委员之一;2004年当选为国际拉曼光谱学会议执行委员会委员;2005年分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英国皇家化学会资深会员(Fellow)
打印    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