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会动态 > 青春阵地 > 正文
加油!教学能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凸显品牌效应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3日 点击数:
加油!教学能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凸显品牌效应
[ 2007年11月14日 ]
    “我们要把这个赛事做成一个品牌,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奖励标准,扩大参赛范围,进一步强化导向作用,争取让教学技能大赛在青年教师的聘任中变成一个硬杠杠!”当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邬大光在11月11日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总结表彰大会上做这番表态时,赢得了阵阵掌声。

    教学技能比赛虽然至今才办了三届,它已经成为检阅我校青年教师教学成果、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高教学水平的一项有益举措。看着比赛的规范一届比一届完备、内容一届比一届深入,影响一届比一届广泛,比赛的发起单位——校工会和教务处都说当初根本没想到这项活动会越来越受欢迎。2005年第一届比赛是选手自愿报名,31位参赛,第二届开始有部分学院进行了组织,121人参赛,第三届全校16个学院近200名青年教师参与。最后有37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嘉庚学院获得组织奖。

    本届比赛甚至出现了戏剧性,原本为决出特等奖的总决赛,没想到选手们个个表现出色,评委经过两个小时的评判,依然难分高下,最后决定空缺特等奖,参加决赛的六名教师分获文、理科一等奖。这个看似有缺憾的结果却让比赛工作小组副组长、教务处副处长施芝元感到鼓舞和压力,“这说明经过三届比赛锻炼,我校青年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在明显提高,这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底气把评分标准和要求再提高一个层次。”他欣喜地说。

     看了两位一等奖得主生命科学学院徐虹和管理学院廖阳的课堂教学录相后,国家级教学名师沈明山教授激动地说:“一堂好的授课不仅能让学生受到知识、能力、情操的熏陶。老师自己心中也定会有甜甜的感觉!”他总结了本届参赛者的特点:一是全面掌握课程知识、教学内容和学科整体要求;二是善于加工提炼,变别人的内容为自己的内容,变别人的思想为自己的思想,变书本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形成了具有较高逻辑性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授课内容;三是充分调动各种授课技能,有较强的临场驾驭能力,课件、肢体语言、问题设计等环节都恰到好处;四是融人生观方法论的教育于专业教育中。

     比赛为青年教师施展才能,加速成长创造了一个舞台,一批有潜力的教学能手脱颖而出,获奖者逐步成为教学一线的骨干力量,据教务处教学管理系统的统计,本届获得一等奖的教师在2006-2007学年的教学测评分数均在98分以上。
但是,沈明山也指出,由于比赛时间的限制,选手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刻意追求表现力,“表演的痕迹”稍重了些。比如有些教师突出选择感染力强、容易打动评委和观众的环节,而远离了教学常态。教学比赛不同于表演赛,参赛者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重现课堂教学并有所升华。刻意追求表演的结果可能只是一朵朵精心雕琢的“人造花”

    比赛毕竟有偶然性也有局限性,真正的功夫应该在赛场外做足,要建立长效机制,使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技能的指导和培训工作常规化。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林永生说:“这里就有一个高速公路和加油站的关系,如果说老师平时的基础功的积累不断地成长,是一条高速公路的话,那么我们提供的这样一个平台,就算是一个加油站。”

    对这一点,许多学院更有切身感受。化学化工学院连续三届都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院党委副书记周朝晖认为这和学院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这一优秀传统分不开。

    据悉,化学化工学院下学期将组织全院在职青年专任教师参加课程组教学,以课程组为单位组织教学实践交流,各课程组组成专家组,对本课程组的青年教师采取现场听课或集中组织交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具体指导,这样做更大的用意在于让“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精心育好每一棵苗”化为每位青年教师的自觉行动。

    嘉庚学院参赛的青年教师获得不俗的成绩,有4位选手获得二等奖,据该院副院长戴一峰介绍,嘉庚学院尤其重视平时的培养,新教师的岗前培训时,把每个人的试讲进行全场录相,再请专家逐一点评,教师们互相观摩,互相启发,效果很好。

    (宣传部 王瑛慧)
打印    收藏
Top